[音乐理论] 电脑音乐-MIDI交响乐配器法

[复制链接]
10060 11
A 发表于 2014-1-16 23:27:59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电脑音乐-MIDI交响乐配器法8 A" x4 g6 m% E9 j8 I
- L3 z% h7 _& p. z
/ g* L# z9 m8 k& _$ q+ P
: T" x; I6 h+ L

4 p% d3 h1 T- h) r6 z【内容简介】8 S5 K+ D$ e$ ?+ h0 u, g
本书全面介绍了管弦乐队的编制、每件乐器在乐队中的作用,以及如何通过MIDI手段来制作效果逼真的管弦乐。本书主要包含两大部分,在前一部分内容中,主要介绍了管弦乐队各个乐器组及其对应的音序技术;在后一部分内容中,侧重介绍如何运用管弦乐队的方式来达到音乐的表现效果。 本书适合艺术类高等院校开设相关的电脑音乐课程使用,亦可供电脑音乐爱好者自学。在熟读本书内容的基础上,加强练习,可掌握MIDI管弦乐技法。 本书配正版管弦乐音色光盘作为赠品为读者服务,可做基本的练习工具使用。) U+ x- }! l/ G8 J5 [1 X) w7 {, n
【目录】
9 Q2 P/ B% F8 s第一章 概述7 g) G6 x3 L& l3 m3 K
第一节 MIDI与管弦乐& i, E' P8 ]5 m, }* e6 S
第二节 管弦乐队简介
+ p# h2 ?% j$ E' o: B/ s第三节 学习MIDI管弦乐的方法
: w3 R4 B. O, h" w# z$ R一、欣赏管弦乐
! B( S& C0 {3 n) }" j9 O二、现场音乐会
4 }. Q4 L$ N& t2 k9 P# h三、CD及乐谱& n& U% o6 B: U! S- W* ]
四、系统学习MIDI知识及软件操作
* c7 }9 b8 F* z: m; W五、利用互联网资源$ r- @7 f( L# K) c6 F6 }
第二章 音乐软件的选用+ k( M6 D' X' a+ D+ `
第一节 演奏模板的创建及应用
6 j! Q/ y( N! L3 \  l' v" \' F第二节 初始MIDI设置- c3 l: P7 d7 [
第三节 载入音色到播放设备
$ {0 V9 J$ b) F: J# K第四节 为音轨分配音色2 s3 W" _% b( a& X) ?9 Y( ?) H$ g
第五节 在制谱软件与音序软件之间交换数据
% {3 v9 `6 k- d4 W$ B3 Z# o: Q第三章 弦乐组
( ~, w4 W; J  ~第一节 小提琴  R1 b. H( O% J/ C
第二节 中提琴( f6 ^1 J( b. F# ~3 O. v+ A0 k
第三节 大提琴: B2 n$ n% s: [) }) g' t
第四节 倍大提琴
; R5 S( U, z' y; Y! R; Y9 d第五节 琴弓及其运用( s, @8 o0 u% t, A9 W1 |9 A
第六节 运弓方式与表演技法
. N* _9 c( [6 B8 ?+ ]/ {5 S一、连弓与分弓
" I" A$ a4 B( t7 S) M% I* Q二、分弓的演奏方式3 E& k# ?% m; e
三、特定弓法% P8 n4 o1 J5 I4 I9 B5 R
第七节 一些不常用的特殊弓法6 n" y" e- e# a7 r. K2 h3 n
第八节 其他演奏相关事项
) P# e( O  n5 }% Z1 v& d3 A. I; f! I第四章 弦乐音序技法
8 W$ o2 D: Q# }  I第一节 选择基本音色库及辅助音色库8 \" L. e# B" n+ J2 y* I% J$ Z
第二节 融合与匹配: b. ]7 o% M9 k7 Y. y/ z
第三节 连音音头的问题
0 ], _1 {  S/ h+ q) p第四节 使用不同的音色库作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
! u" P  z' W5 K2 d5 l% Q+ e第五节 同音反复与换弓) U" ?& S1 O/ q* W
第六节 处理有明显瑕疵的采样的方法3 T2 t* L- _( }5 F, A
第七节 平滑地运用连弓& M/ `* K) A: b1 W4 [/ W* w
第八节 让音符彼此重叠, Y; r1 e& g6 K% a1 Q9 Q
第九节 适当强调连奏的开头
; U3 ~( c" P4 C" o$ h: L& k8 ?第十节 力度处理
1 a# z0 a* @- T* j. l; Y  q5 ?一、 CC#和CC#/ f" n$ D. S- x
二、 力度处理建议: C, [( P. C' c4 p. }
第十一节 使用低音乐器的高音区
- C8 S8 U5 Z8 z; ?第十二节 在弦乐音色库中使用呼吸控制器
$ O9 N; D" m7 J5 l! F5 w第十三节 拨奏的技巧- Y  D1 W3 y5 D- g4 P
第十四节 其他技法
' D' V4 u! K" C! d5 @第五章 木管组% H+ U! [8 A2 T+ `3 P0 p2 v
第一节 奏出清晰的音符7 G' Z: ^) z9 |5 M+ b; v, B% L& C
第二节 颤音$ {+ B) m( Z9 G" u; n# m  W! G
第三节 长笛与短笛
! V% N- p7 `1 R$ P第四节 双簧管
7 b! }6 U3 c# E3 X' c  T2 r第五节 英国管
* u3 k, G* C. J第六节 单簧管
0 @- a* K# b. k2 y第七节 低音单簧管3 f% d$ c# M. \1 U9 B, n
第八节 倍低音单簧管5 _2 S/ _- X, j- b1 M5 \/ `
第九节 巴松(大管)4 ^% p. H4 Y' X% N2 F* K1 J
第十节 木管乐器的应用及特性. M3 h8 c' Z. v- g) Z3 n' x
第六章 木管音序技法
/ V7 k! v4 w! Q# C% f第一节 和弦声部
/ w2 d2 w% {, L4 X/ `5 p; U) |0 b第二节 乐器融合与和弦间距' s$ d, |7 H. |$ z6 W3 E, q
第三节 处理旋律与独奏: q2 K7 c$ v& O4 F4 n
第四节 用一套采样制作多件乐器的效果
2 w! Y0 H) K. h( v3 n" O0 K2 i第五节 单簧管音色
# B1 Q, M5 X8 S3 b8 P/ T  D# q第六节 使用木管与其他乐器叠奏& a3 z9 l9 o0 D9 W: Y; f
第七节 琶音: |: R; u1 z% _' l% W' k
第八节 连奏与断奏
/ j; ~$ C& _5 m" ?  h第九节 圆号
3 |/ F0 G4 S3 G2 q第十节 木管对位
* b/ N. q( e3 p第十一节 呼吸控制器的运用( v+ A: c* `1 [
第十二节 木管乐器之间的旋律衔接
* ^$ Y; A2 D/ t) H( \第十三节 呼吸间隙1 h% d. }, n. m7 t& [
第七章 铜管组
& q: _/ E' g; t4 n; n* U' _. X第一节 移调# s) y" _  l' _% V( n/ u
第二节 连奏与断奏
% Q+ O7 G* l# K9 [- W% ~8 a; l第三节 颤音
# J3 Z5 g8 d! d5 H第四节 乐谱排列, T$ k1 W1 y1 O' a* Q$ o  B7 W
第五节 弱音" [  J& C" V/ V7 r  k  M9 b6 b; N- ^
第六节 小号
; F8 c. ?. M5 j9 V第七节 圆号(法国号)5 J- V4 F2 k3 O2 x5 q
第八节 长号7 F- `" B5 y" v3 x! Q1 T% w
第九节 大号; X0 U$ R8 o7 t; i$ k
第八章 铜管音序技法
. ?, X) j& ]' B5 R% w第一节 和弦间距( `5 S$ U) y/ k( H  b
第二节 音量与动态变化
% S8 D* S0 w5 u0 i第三节 独奏与齐奏% T( {3 R; _+ }! ]" q. Y
第四节 使用相同的节奏型
6 Y. T. f9 L; Z9 V0 s" P' x第五节 使用颤音3 u/ o! b' B* _
第六节 和弦音的重复8 S3 s2 \, r0 u: ]0 C( u+ Z% N
第七节 铜管组的高音
" H# u& J' r% e9 [第八节 小号的处理% e  u0 j6 Y+ `# Q, @  ~- y, X
第九节 连奏的起音% c9 P7 E5 l: P- p6 r5 v
第十节 圆号的处理
: Y4 P4 h+ p1 ^% X: j& O第十一节 长号的处理/ U; J3 P  W) Q, n! U8 p
第十二节 以一当三
0 m" k6 ~2 d7 u第十三节 大号及低音长号的使用
% v3 e$ l3 X2 t9 L4 n第十四节 运用突弱及加强的演奏方法$ x- B( _0 v; f% Q9 [
第十五节 实现自然的渐强) f6 _7 Q( E: B! x( l  A1 y
第十六节 连音片段的长度
6 ?% q+ [- }) \7 ~- N% T1 o第十七节 乐曲的分句与演奏方式2 F& L: I2 N$ O1 ]6 O% l9 q3 F
第九章 打击乐组/ h& K' h$ }, G) R. I4 K, r7 h, |9 _# |
第一节 固定音高打击乐器% L( n+ x3 b5 O! U8 v/ _+ u
一、木琴
# t( K1 X9 N  T/ a6 w6 G  f. N二、马林巴
: t; T, v0 g! R8 S" e/ R$ h三、钟琴
, U" s  u; I" r) q( R: H$ h  j四、颤音琴7 U3 J0 }- K7 b& o: j! h
五、管状铃/ Q: O0 N( N+ X' T2 R
六、定音鼓
) \  E* B5 b/ T; B第二节 非固定音高打击乐器3 p8 |+ {5 o% i; A# L; f
一、钹! P  ~* F. [" P$ V; \0 `% l
二、三角铁
, v# Y' K% G% C) u- @9 ?/ G: s三、铃鼓
( r: t6 J! f: B9 i7 }2 u6 N四、锣
0 E% w8 |% f2 W$ X3 P  e3 R. j/ v五、铃树
4 x: I1 v, x6 k; x六、雪铃4 f9 f* G, s3 K) i5 _
七、风铃* N7 b. ]5 r' S5 y" M( h, d# o; p
八、梆子及木鱼1 e7 J, |( t' o* L
九、响棒* `( w6 c) l& y
十、响板! n9 g) n) }  n6 C) _$ Q
十一、沙锤
0 @  ]9 Y2 i- i4 s( C& t( J( z& A十二、牛铃$ ~7 V! `+ ?+ |4 ]
十三、小军鼓/ I2 v; F( L# N
十四、大鼓(低音鼓)/ Z% Z9 }  ]7 J8 H
十五、桶鼓; }/ n) C3 l3 F  l
十六、延巴鼓
: X4 d2 ~+ D! B十七、邦戈鼓( O  a' Q! t" t
十八、康加鼓$ p# z+ @! B+ |5 O% M
第十章 打击乐音序技法
4 x2 O& F' R1 m: p第一节 打击乐器的作用
3 d/ P) h2 C& r3 `; e1 R8 \# e% w* F第二节 用打击乐器营造作品的高潮部分! c6 ]5 X4 N& c  ]/ G/ _  W1 t" \
第三节 为管弦乐队其他乐器组的渐强提供支持) c# e& d( B8 Z  ]
第四节 通过打击乐器推动管弦乐的进行3 ?5 ]" n4 p$ f, r6 r- ?
第五节 使乐曲带有军乐色彩0 X. v1 L+ D. q4 m, r7 I3 N* S
第六节 与其他乐器叠奏,获得更丰富的演奏效果9 T) `! B9 Z3 P  |( p
第七节 模仿民族音乐
7 C! E7 M0 O. A, m2 w第八节 选取正确的管弦乐队采样
+ J( ]( V) U# q# f. F  Z第九节 缩混时打击乐组的声场定位. L+ n3 L3 A! G  d; m6 A
第十节 注意响度控制
& c7 q4 L& t% ~8 y6 B  Y第十一节 低音鼓的运用/ J' Q9 m7 O7 Q, j  [" e
第十二节 钹的应用+ Q% X# ]- [( k6 h9 b1 K2 B' S
第十三节 定音鼓的运用- T, G3 D0 q) k7 J/ u# D6 Z  g
第十四节 小军鼓的运用6 }. Y+ }5 I. R5 z- D
第十五节 大锣的运用% C9 N6 h; B8 Z
第十六节 管状铃与钟琴的运用& \6 [1 ?; q6 Z  U- ?& L4 V2 y
第十七节 真乐器的运用5 I. o/ T4 a$ Y
第十一章 竖琴与钢琴! q; V- M. l6 Z- ~
第一节 竖琴
0 P; `2 y0 `/ x% g+ @1 m第二节 钢琴
& x$ y6 Z' e0 |" L" Z! H第十二章 竖琴与钢琴音序技法4 P8 u8 _. Z0 k; M; |% l
第一节 竖琴
3 P4 e/ }( D- {) Z7 W第二节 常规的竖琴演奏法
3 T* M4 y* h  |第三节 创建真实的滑奏4 W- q0 J9 S  p9 m7 {5 @7 p: G7 G
第四节 使用现成的滑奏采样& l% W# t" x  T& o/ i: U5 O) u$ `' P7 N
第五节 通过单个采样编制滑奏
: f! P6 u2 s6 ^/ o第六节 获得正确的音色
, E/ q$ w# X& f$ S一、音乐厅拾音方式
% p( _! Y! L; T二、影视录音拾音方式9 G, q4 C, E/ K: n  W4 w0 A0 L5 g
三、其他实用技巧- V9 ]6 I. Y) \9 B2 H
第七节 钢琴
# D4 C( ^) D, u" a9 w) {6 n一、经典音色
% O) q; \* M0 B: O6 _二、音乐厅方式与影视音乐方式中钢琴的运用
# l- G6 B2 S/ o! p, M三、实用技巧& W" f( v) u% M5 H
四、特殊效果
3 z; l8 i& [7 p7 U' W第十三章 管弦乐配器基础
$ ~. R. T4 j$ ^. Y: B6 M4 ?第一节 管弦乐创作首先应考虑的两个方面/ T, q; E7 m9 ?0 e
第二节 在作曲的时候用管弦的习惯去思维
$ Q# O0 A7 r6 O第三节 管弦乐作曲的三要素
* Q: P2 z8 g$ I5 H3 K( m一、弦乐组
$ {  {) F3 U# d9 H# t) t% V# D二、木管组
5 H' Z' Q* l7 B" ~三、铜管组
' K# X: `; S$ v+ ], x! o) Y1 E四、打击乐组9 P- @4 X  U' Q, `+ s
第四节 第一要素的乐器运用
+ B7 R8 p8 G- I# t  l2 m一、弦乐3 T! O+ ?4 Y) g( l7 I4 O
二、铜管和木管) V/ O) u& q6 ^/ |% ~2 X; ~: E
第五节 第二要素的乐器运用
3 e- I5 C1 G: B1 x# g5 K4 P" g第六节 第三要素的乐器运用
; C4 _+ A5 n& ^) u, p第七节 弦乐组' B/ G( G' |) {7 z' }! e: J
第八节 木管组8 N; I/ R2 h$ ?$ o# S
第九节 铜管组0 Z" t: W& r0 E  S
第十节 各乐器组的和声处理4 g/ @' t& a; ^0 @
第十一节 不同的伴奏方式& M& X( w/ U7 X5 f+ U
第十二节 根据比重进行和弦音的重复/ J$ Z, @; j3 ]0 B: I0 a- P) S( e
第十四章 把握作品情绪
  i# K# S  y0 Q9 m4 _一、宽音域气势磅礴的作品
, g$ f6 R& g4 g9 r/ P6 t* t2 f2 K5 G二、含蓄的作品8 i% p2 l1 d8 n3 S9 p
三、紧张的作品2 l7 {8 E7 Y9 d
四、激动的作品
: @3 X9 q! k) I3 U2 ?: q# U五、绝望的作品2 Q; I% S+ @: E  \
六、辽阔的作品
; D+ p0 E7 P! ~9 [七、军队行进的作品. O! H* e$ g: X" _; [
八、梦幻般意境的作品
+ l+ V$ t( j  T' b2 F$ c6 V( L" {九、超自然/黑暗/魔幻的作品: x) ?4 r$ R2 A8 E7 w: b
十、神秘/可疑的作品5 Y7 v5 h& O( h: p
十一、忧伤的作品- m: ?# [2 G& X& U1 t3 a
十二、幽默的作品: d5 L  M( ~  s8 N  R
十三、宽广的作品
$ c/ o- Y; p6 `! \4 j+ s; J附录
1 d$ L  G! P- a# T% g( @附录A 对于键盘音组的说明1 @$ R% |6 e; k) d2 f; V7 Q5 d9 v5 y
附录B 民族打击乐器音色
; j- {5 v& a0 y- S: w% v5 Q地址:# l& z4 [5 H+ |5 ?2 d' W
http://pan.baidu.com/s/1qW0LyEC  f0 T! p) y- r4 y5 T
% Z6 }7 v+ U& s- Z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
$ z( e# M; D: e. T% m) p3 N4 Y5 [  |" a
收藏
收藏0
转播
转播
分享
分享
分享
淘帖0
赞
0
踩
0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精彩评论11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沙发
心的乐章 发表于 2014-1-20 22:07:09 | 只看该作者
欣赏一下谢谢了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板凳
山重水复 发表于 2014-5-20 11:45:24 | 只看该作者
谢谢  来学习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地板
美蛇3 发表于 2014-6-24 19:49:30 | 只看该作者
好帖要顶,楼主的头像还是不错滴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5#
小孩子的爹 发表于 2014-6-25 02:03:23 | 只看该作者
这个真是太好了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6#
zsy见好就收 发表于 2014-6-25 02:19:07 | 只看该作者
谢谢分享!!!!!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7#
戴前程 发表于 2014-6-25 08:05:55 | 只看该作者
欣赏了,谢谢分享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#
cava 发表于 2014-8-31 12:48:56 | 只看该作者
下了  学习学习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9#
保峰 发表于 2014-9-15 23:26:32 | 只看该作者
非常感谢楼主分享与贡献·······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0#
1134526469 发表于 2014-10-17 23:29:02 | 只看该作者
感谢LZ辛勤劳动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注0

粉丝0

帖子186

发布主题
音频技术交流平台
客服QQ

193053807

周一至周日9:00-23:00

反馈建议

admin@yinpinzhongguo.com 在线QQ咨询
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© 2013-2021 音频中国